信息流、资金流是电商兴起后出现的比较高频的词汇,和物流合称为“三流”。
在新零售、供应链金融等场景下也有对上述“三流”的各种解释。
A有一笔银子给远方的B。为了便于携带和安全,A先去钱庄兑换成银票。然后把银票委托镖局运输。B在收到银票后,去相应的钱庄再兑换成银子。在这个过程中,就存在资金和信息的流动。
晚晴的时期山西的票号和江南的钱庄都是类似的业务。
资金流:A——钱庄——B
信息流:A——镖局——B
钱庄的在整个流程的角色是账户机构的角色。它负责把真实的资金(银子)兑换成虚拟的传输介质(银票)。和现在的银行类似,现在金融行业的票据(支票等),其本质和银票类似。
银票不是法币,不属于资金范畴。其概念和纸币(人民币、美金)在法律意义上是不一样的东西。我们在银行的活期储蓄和信用额度(信用卡)有国家法定机构(银行)承认,属于资金范畴。
POS机、商户结算卡、客户银行卡为同一家银行,以建行为例:
因为客户的卡和商户的POS是一家银行的,所以从业务上看效果是这样的:客户银行卡的余额减少了,商户的卡余额增加了。虽然钱都是在建行体系内,但是资金的所属关系发生了转移,而资金的所属权的转移就是资金流。
每个箭头都表示一个交易信息流。黄色表示有资金随着流转。因为是跨行收单,所以资金从客户的招行卡转移到商户的建行卡,中间经过了银联的清算处理。
以上两个例子只是大概表示支付的核心流程。本段主要是区分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概念。
资金在银行体系内流转以及跨行都是需要非常复杂的处理流程,继续往下看!
在微信支付的体系中,商家接入微信有三种方式:普通商户版、服务商版、银行服务商版(点击查看详情)。
三者的异同在于入网手续(开通支付)、支付(信息流+资金流)、结算(资金流)。
入网:商户自己去微信支付官网申请。
支付:商户需要开发系统对接微信支付的API,或申请线下收款码、刷脸收单设备等。
结算:微信直接结算给商户。
“代”表示服务商,有些语境下叫代理商、渠道商、都可以。
“渠”表示服务商下的渠道商,因为银行是微信支付的服务商,“渠道商”可称为“子服务商”,都是市场通俗说法。
在前面两个POS收单场景中,我们是在客户和商户角度看到的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关系,下面我来以银行的角度来看下。
银联定义:
我们回到POS收单场景,在第一个行内交易场景的时候。最后商户的账户到账的这个动作我们称之为结算。但是在给商户结算之前,银行内部有个跨系统“资金划拨”,“资金汇划”的过程。这个过程都是在行内的交易完成的,其本质就是银行内部以账户为核心的账务操作。(改变资金所属权)这个内部账务的操作我们称之为“清分”。
所以有些场景下我们可以理解为:清算=清分+结算。
银联定义的清算含义 指的就是在人行内部,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资金所属权转移。人行是银行的银行,可以这么理解。个人和企业在普通银行开账户,每个银行也会在人行开设账户。
理解概念不能脱离实际场景,基于具体场景去理解概念是最有效的方式。
虽然基于场景理解概念会造成对其含义把握局限性,但是这个随着场景越来越多,每个人综合分析后就会把握概念其本质含义。后续文章介绍网联和备付金概念时会大量应用这些。
本文我们通过银票、POS本行收单、POS跨行收单解释了资金流和信息流,又以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角度解释了微信支付的三种模式。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合规性是评断支付系统合规性评断的锚点,大家可以多找场景去揣摩其含义背后的本质。
笔者近几年误打误撞进入金融科技领域工作,最开始最痛苦的就是对概念的理解把握不足。为此笔者(笔者早期自学过经济学)开始恶补金融学相关专业,看了众多的书籍和文章,同时和业内的同学、朋友交流、请教,最后结合实践总结自己的体会。希望可以分享出来给刚入行的朋友们一个少走弯路的通道,同时也希望走过路过的专家、高手不吝赐教。
推荐阅读:叶紫网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